检验单里藏着孩子真实的健康状况
点击了解详情未来春藤分系及春藤之家渠道加盟及合作咨询:400-880-4933,实体会员卡购买联系:13535431453,代理商管理系统请登陆:云招宝系统
发表时间: 2020-04-09 00:00:00
作者: 曲晋
来源: 未来春藤-企鹅号
浏览:
教育部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坦言:“未来15%的孩子再努力也做不完高考题!”
阅读力将会成为中高考分层选拔的重要标准,题面文字从现在的6000-7000字,已经增加到9000-10000字。
如果学生总是刷题,阅读速度很慢,无法一目十行,这样是不行的。连题都读不完。需要深度阅读分析后才能回答的题目会越来越多,而且几乎所有学科都在转向大量阅读。
现在很多媒体都有报道,我们的孩子到国外上大学,有一些无法适应课程或课堂的大阅读量,跟不上国外大学学习的节奏,精神压力很大甚至只能选择退学;
在国内,北京大学的元培学院,清华大学的新雅书院,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这几年迅速成立,这些学院都在学习世界顶尖大学的先进经验,都是跨学科的博雅学院。这些学院吸引了大批特别优秀的孩子。
我们都知道国际知名的哈佛大学,但是大家知道哈佛学院吗?哥伦比亚大学的哥伦比亚学院吗?这些是各地学生、甚至本校其他学院的学生都向往的地方,这些学院为什么这么牛?
这一切都指向于一个词——博雅教育,而阅读,是博雅教育中的核心。
博雅教育,即自由教育,亦可称博雅通识教育。博雅教育是迄今为止人类文明经验到的最优教育理念与实践。博雅教育是面向未来、面向创造的教育,其帮助人格完成而拥抱独立思想、自由精神。博雅学校生长出能够选择多种工作,进入立体领域的人。
为此,博雅教育专注于学术与生活所必需之底层和通用心智要素搭建:底层知识、底层智力、底层能力、底层情感与品格。
教育、学习、成长的核心唯有“阅读与思考”,博雅教育围绕“最大限度地激发阅读与思考”,实施和调动专题阅读、大量阅读、跨学科阅读、反思、学习者为中心、研讨与讨论等六大理念与方式,指向写作与表达,激发人格、锻造情感、丰育理性,走向惊异与发现。
一、阅读是手段 但必须变成信仰才能成功
无论是高考改革,还是国内外的精英教育,你会发现,读书+讨论是其中最核心的因素,这需要孩子们的自学能力。国内高考的改革也是用考试的方式倒逼大家,让大家进入到阅读中。
透过现象看本质,教育和上学的核心其实是阅读,而不是考试!
那么阅读为什么看起来如此重要,比如一个孩子觉得整个世界都在反对他,但是安妮·弗兰克的故事告诉他,他是多么的幸运,什么才是真正的勇气。
站在法国大革命的断头台上,和狄更斯的《双城记》中的西德尼·卡登(Sidney Carton)一起,可以学到很多东西。因此,阅读不仅决定升学,还决定了孩子的成功和人生。
社会会淘汰不会阅读的人,这句话是不是听起来危言耸听?我们怎样才能真正的把我们的意见表达出来,让人真正去倾听,而不是引起一些疏忽大意的冲突。
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心理学家乔丹·彼德森(Jordan Peterson)教授的建议就是尽可能多的阅读,只要是和这个话题有关,你能找到的所有材料,整理思绪,然后优雅地阐述。
那些在生活中获得非凡成功的人,有很多归因,但其中必定有,他们擅长通过归纳大量材料来阐明自己的目标,制定战略,沟通谈判,以及用清晰、超拔的愿景影响和带动大众。
二、阅读如何实施才有效率
既然阅读如此重要,那么如何阅读才更有效率?目前发达的教育已经从大幅度的单向度输出,转移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翻转学习。
说到这里,不得不提到FLCC(Flipped Learning Club China),看名字应该就能猜出我们在做什么,没错!
flipped learning(翻转课堂)就是我们在做的,学生先自己学,老师再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,进行讨论和反思和提升,在这个过程中,扭转了过去课堂上“老师讲/学生听”的单向填鸭式教学方式,学生成为了知识学习的主动方和管控方。
孩子如何自主学习,自己阅读呢?这时候阅读策略居于核心地位,用阅读策略实现阅读训练。
阅读策略就是一套养成孩子们自主学习和思维习惯的能力脚手架,以整本书及群书群闻阅读为核心,包括理解、发问、材料对比、多维拓展等方式,使孩子们的阅读力、思维力达到质的飞跃。
另外,讨论与研讨是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环。实际上,在优质的学习和教育活动中,研讨与讨论往往起到决定性的整理和激发作用。这一点,无论从个人自学,还是一流大学、中学的课堂中都得到充分的印证。
在FLCC的学习中,无论是家庭或者孩子们自己的讨论,都注重阅读同伴分享、小组共学。老师根据孩子们的讨论进行指导,帮助孩子们整理思路,没错,这就是圆桌讨论班。
三、阅读和大语文的关系
谈到这里,大家是不是能意识到,没有阅读和思考就不是大语文。如果只是读书,哪怕读得不少,而没有对所读的内容进行反思,很容易陷入学而不思则罔的尴尬处境。
看似了解一些事实性知识,或者某一些老生常谈的理论,但这些知识只是如同锯末一般的散落各处,没有任何的生命能力,甚至窒息了原有能生发新思维的能力,“让自己的头脑,做了别人思想的跑马场”,这样读书,危害甚大。
其次,没有跨学科的阅读与研讨就不是大语文。
大语文的阅读力,一定需要体现在对文学、历史、哲学、艺术、数学、科学等多学科主题的把握和学习能力上,尤其体现在跨学科,主题式学习的能力上。
比如当我们读到希利尔讲艺术史的时候,学生就需要探究文艺复兴时期的教廷与宫廷的微妙关系(政治),解剖学的发展(医学),对于光的属性的理解(科学),画家工作坊的运作方式(经济与社会),当时人们对古希腊艺术的热情(历史),以及如何影响了米开朗基罗和他的艺术创作。
最后,如果不是学习者为中心,也不是大语文。大语文是一场对话,这场谈话最终的指向是学习者本身的改变与超越。
大语文的能力必定体现在经典阅读上,学习者不是要被这些经典来定义,而是需要来定义和丈量经典,并在这个过程中,让这些经典真正焕发出生命力。
从这个角度来说,说相声型的大语文不是大语文,说相声是大语文的结果之一,不是手段和目标。
四、阅读如何塑造品格
我们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,我们读某一本书,然后这本书里面的某个人物,某个情节或某一段对话,在很长的时间内一直影响着我们,甚至到今天。
某个我们特别尊敬的老师,他教过我们的课我们也许全部都忘记了,但是他的某一句话在那时深深地打动了我们,影响着我们的人生,到今天我们都无法忘怀。
读书塑造着我们的品格,那些超越时光的经典著作,就是为具有远大理想的人而预备的。因为,对于一个一生碌碌无为的人来讲,这些经典的书是毫无意义的。
读书就是一场与作者的对话和学习,我们通过读他的书,与众多丰富心灵进行跨越时空的交流。
实际上,我们的阅读策略就是这样设计的,我们对那些伟大的作者无需仰视,我们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多种立场的和那些伟大的灵魂进行对话,甚至是思辨和碰撞,反问与反诘,而这些,才是属于我们自己的。
在我们选择的书里,可以读到各个时期和各个文化背景的作品,这些作品会倒逼我们要开放我们自己,从一分为二的二元思维中走出来,用更加广阔的视野去看待和拥抱这个世界。在此,反而更有助于建立独立的自我。FLCC教师会引导孩子们去讨论,在讨论中,去建立包容、沟通和领导力。
在读书的过程中,我们会面临各种美和善的选择,究竟什么是美的,比如丑小鸭,她就是因为她出身是天鹅,是富二代而美丽吗?还是她身上有更加美丽的部分需要我们引导孩子们去挖掘和发现呢?当我们面临环境的种种压力的时候,什么样才是真正的善呢?
通过读书,我们引导孩子们去发现真正的善所需要承担的责任、所具备的能力和需要付出的勇气。
(作者:曲晋 北京大学哲学硕士、20多年教学经验的资深语文老师、FLCC博雅阅读教学与跨学科课程总监、中国博雅教育的先行者)